喬丹的復出之年,那是我初次踏入籃球的領域,我的童年幾乎都在球場上度過。那時,我完全被喬丹的籃球風范所吸引,渴望模仿他的每一個動作。不論是高難度的拉桿跳投,還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后仰跳投,我都在嘗試模仿,即便命中率不高,我也希望至少能做到形似。
然而,很快我就發(fā)現了一個問題。盡管我試圖用喬丹的招式去打球,但往往難以突破對手的防線。喬丹的天賦太過罕見,他的反應速度、啟動爆發(fā)力都超乎常人。我記得在觀看NBA比賽時,經常看到他一個瞬間的停頓就能輕松過人。但當我站在球場上時,才深刻體會到這其中的難度。
我并沒有那種一眼看穿對手的能力,也沒有那種一步啟動的爆發(fā)力。不僅過人難,就連尋找出手的空間也變得十分困難。當時,我覺得自己仿佛走入了一個誤區(qū),仿佛只有在模仿喬丹的道路上才能找到出路。
然而,在我對籃球的理解逐漸加深時,一次偶然的機會,我看到了老熱火隊的蒂姆·哈達威的十佳球集錦。他的crossover動作令我眼前一亮,仿佛找到了籃球的新世界。這個動作是左右晃動,可以等待合適的空間再選擇啟動突破,這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可能性。
這種方式并不那么依賴天賦,不需要極快的反應速度和極強的爆發(fā)力。只要不斷嘗試,每次都能造成對手的重心偏移,積累起來就會產生質變。那時候,流傳著這樣一句話:沒有什么是一個crossover解決不了的。如果有,那就再來一個。
憑著這一招,我在球場上的表現越來越出色,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,我在球場上所向披靡,無人能擋。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,球權越來越多地集中在我手中,我在得分予上取予求,成為了那一片球場的明星。
標簽: 喬丹 天賦 便士 重用 哈達威 熱火隊 三分命中率